被称为“新基建的重头戏”“电网中的高速公路”的特高压工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建设大幕逐渐拉开。
2月28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陕北—湖北工程”)宣布开工,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公司”)2020年首个新开工的特高压工程。
根据国网公司最新编制的《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将加速“5 交 5 直”特高压工程年内核准以及前期预可研工作,以及13项提升特高压通道效率效益前期工作计划。
同时,国网公司提出,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5411亿元。
特高压建设的重启,无疑将利好产业链相关设备供应商。
“我们在高压隔离开关这个领域排名靠前,公司参与的特高压项目也较多。”3月28日,长高集团董秘张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的特高压订单随着项目工程进度陆续完成交货,业绩也逐步释放出来。
3月26日,主设备供应商许继电气证券部人士则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等情况,因为处于业绩发布的窗口期,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国电南瑞、思源电气等企业也称正处于“静默期”,财报发布后可再做沟通。中国西电、平高电气则未回复。
利好上游供应商
被视为“新基建重头戏”的特高压迎来风口,近一个月来,相关概念股也震荡走高。
数据显示,3月30日收盘,特高压板块涨幅为-0.89%,不过中国西电、通光电缆、通达股份等多只相关概念股的股价出现了较大涨幅,其中,中国西电、通光电缆盘中涨停。
特高压建设涉及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众多产业,对核心设备有极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供货要求,传统的主设备供应商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特变电工、中国西电、平高电气等。
3月中旬,国电南瑞相关生产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国电南瑞是南京首批复工复产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春节前的水平。”
据报道,国电南瑞参与了青海—河南等特高压直流工程,也为驻马店—南阳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提供可控高压并联电抗器成套设备、变电站高压保护、监控系统等产品。
“国网公司上千亿元的特高压项目开工复工,带动了电网上下游产业链恢复并提升产能。”近日,许继电气副总经理胡四全对外表示。
如其所言,特高压工程的相继动工,除了为核心设备供应商注入发展活力,附属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超高压、高压线路和变电设备的需求也在随之扩大。
以长高集团为例,该公司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上是主要的设备供应商,也是国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的合格供应商,输变电设备的营收占到了整个公司的79.3%。
“目前公司复工比例已到90%以上,仅武汉的一家电力设计公司还在远程办公。”3月28日,张钰表示,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订单是在第一年招标,第二年陆续完成发货,目前来看,今年的订单量还是比较饱满。
3月24日,思源电气也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国网公司输变电项目2020年第一次变电设备招标采购中,公司及其下属多个子公司为相关项目中标人,中标产品包括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组合电器、电抗器、消弧线圈、信息化设备。
拉动电网投资
作为大型输电工程,特高压建设对全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的首条特高压线路开建于2006年,投运于2009年。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特高压线路处于在建状态。”3月29日,东兴证券(10.970, -0.19, -1.70%)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丹丹告诉时代记者。
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涉及9项输变电重点工程,这当中有7项特高压工程,其中3项特高压工程又有配套的共5项特高压工程。
“当时的计划是,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核准开工,现在看来,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有一定滞后。”郑丹丹称,前述7项特高压重点工程中,4项目前处于在建状态,3项尚未开建;5项配套特高压项目中,1项处于在建状态,4项尚未开建。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7条在建特高压线路以及7条待核准特高压线路。
2月28日,随着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处塔基的开挖,陕北?湖北工程宣布正式开工。
2月中旬以来,包括青海—河南在内的8项特高压工程全面开复工,特高压建设呈现“多点开花”的状态。
赛迪顾问总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特聘专家孙会峰撰文表示,从项目周期来看,特高压线路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因此随着新核准线路建设的陆续推进,2020—2025年我国特高压线路长度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万公里。
特高压的产业链较长而且环环相扣。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电力行业共有相关企业147.3万家,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带动力极强。
对此,郑丹丹表示,特高压工程不仅涉及设备采购,还将带动相应的电源建设投资。她补充道:“建成后如运营顺利,将助力电源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受端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并优化全国电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