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降成本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命题,同样需要材料环节的支持和配合。
材料是动力电池产业前进的基础和核心。材料的技术创新,对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循环特性、安全性、充电快慢及成本等核心指标起到了关键作用。围绕于此,全球锂电产业链企业都在做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升级。
2018年以来,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方向都在推动电动汽车向更高续航、更快充电效率、更低价格的大趋势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动力电池材料的创新导入应用就首当其中。
在续航能力的提升上,350km已经成为纯电动乘用车的标配,在此之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从电芯和模组系统环节同步展开,电芯环节,NCM811、NCA、富锂锰基材料等正极材料的加速导入,相配套的硅碳负极等也在同步推进。在模组和pack环节,更轻量化的壳体与结构件、FPC、pack整车一体化设计等都在积极尝试。
在长寿命的实现上,五年二十万公里的基础上,不少车企在尝试八年五十万公里的延长质保,这对于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聚焦于此,配和高镍材料的新型锂盐、以及提升寿命的电解液的研发和应用都在电池企业上加快应用。
充电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使用体验,高能量密度与高倍率兼容成为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新命题,如何通过电极、隔膜和电解质材料的突破成为主要路径,包括固态电解质、纳米阴极材料、三维泡沫集流体结构都是眼下材料企业和电池企业的攻关难题。
降成本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命题,同样需要材料环节的支持和配合。作为国产材料的最后一块处女地,铝塑膜的国产化正处于临门一脚,在软包电池市场份额占比不断加大的环境下,铝塑膜国产化的进程将对于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