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2018-07-21 14:350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中国风电步入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相比起当前中国风电整机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十年前,中国风电企业绝大部分需要依靠欧洲风电企业提供核心技术。

 

当时,不少国内公司通过购买设计图纸或授权的方式来获取欧洲风机企业的核心技术,更有中国企业直接收购欧洲风机企业,将一些欧洲风机技术团队纳入旗下。然而,就在当年,一家来自江阴的中国风电企业在创立初期就决定远赴重洋,在风电的故乡——丹麦设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这家中国公司就是如今广受风电业界关注的领军企业远景能源。远景能源GIC(全球创新中心,以下简称“GIC”)在丹麦成立刚届十年,@新浪南方能源频道 实地走访了这家风电龙头的全球创新中心,探寻远景能源十年创新研发之路。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创业初期就把核心技术100%掌握在自己手里

 

远景能源于十年前决定在丹麦成立研发中心时,公司还处于初创阶段。据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王晓宇博士介绍,GIC开始筹备是在2007年,全部注册手续完成是在2008年,离远景能源的创立不过是一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段也正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风电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大批投入到风电领域的厂商在风电核心技术的壁垒前茫然无措,不少急着在国内市场圈地站稳脚跟的企业直接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购买欧洲风电企业核心技术和设计图纸的使用授权。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部分风电企业的风机技术实际上受制于欧洲公司。

 

当时,远景能源在国内市场仍处于奋力突破阶段,创始人张雷却对公司的核心技术路线及储备有着清晰坚定的规划。他认为,要实现长远发展,远景需要在欧洲成立一个研发中心,组建自己的研发队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王晓宇认为,这个决定与张雷本人的留学背景和全球化视野有很大关系,“他看一个事情向来不会局限于中国”,“他认为,产品本身,包括其设计和研发,是决定这个公司能走多远的关键”。

 

在张雷的理念里,产品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买特许权也好,买图纸也好,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是100%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知其所以然,产品持续优化过程中会很困难,需要依赖于第三方去做持续优化”,王晓宇这样解释。

 

这个想法很容易理解,但做到100%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创业历程,尤其是一个中国企业要在欧洲土地上打造一个技术研发机构,涉及大量财务、人力资源、文化融合等庞杂又琐碎的问题。远景能源全球创新中心总监Anders Rebsdorf认为,这是一家中国公司向未知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远景能源全球创新中心总监 Anders Rebsdorf)

 

据透露,张雷在成立GIC之前,前后曾拜访国内外一千多人,通过与这些业界人士的交流访谈,理清思路。他相当重视远景GIC,还曾开玩笑说:“那时候公司确实还不大,丹麦的账单来了我也是闭着眼睛签。”

 

王晓宇认为,风电企业的创业阶段精力有限,资源也有限,在早期不宜把这些摊薄,应把重点放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生产是可以跟供应商协作的,但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原理、边界,才是最重要的。

 

从中国到丹麦,风电国际合作的模板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记者到达远景GIC时,这座锡尔克堡新落成的研发中心新大楼正在举办一场酒会,庆祝GIC在锡尔克堡新址开幕,同时也是GIC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出席和致辞的嘉宾多为中丹两国外交、经贸、能源合作领域的重要人物。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商务处商务参赞张舒静在致辞中表示,中丹两国在绿色能源等行业都有很强的互补性,远景能源在丹麦取得的成就是中丹两国经贸合作的缩影。

 

“中丹合作”是个宏大课题,但在远景GIC,这是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Anders Rebsdorf透露,GIC现在大概有40多位员工,在成立初期,“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但张雷非常专注于招聘英语和专业技能同样好的人才,以便更好地连接上海和欧洲;在丹麦也同样招聘一些英语好的中国人”。

 

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和远景全球战略的铺开,GIC也从最开始百分之百由丹麦人构成,过渡到更多的德国工程师加入,到后来是中国的员工加入。目前,GIC的人员构成,70%是丹麦人,20%是中国人,10%是德国人。

 

此次走访,GIC组织了几位资深工程师接受采访。这个小团队操着不同的口音,畅谈他们最关注的风电技术,以及在一家中国风电企业工作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中国公司的决策效率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吸引。

 

远景风机载荷首席工程师Michael Friedrich表示,他在风机领域工作了25年,“当公司变得很大的时候,做决定就很慢,作为工程师希望自己的想法尽快落地,这在远景可以实现。在远景每个人承担的责任更大,学到的东西更多”。

 

Anders Rebsdorf在酒会致辞中列举了GIC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早期开发的两叶片Game Changing风机;随后开发的4MW和3MW三叶片风机,已经是核心供应产品;目前受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资助的超导风机项目EcoSwing,都是远景中国和丹麦团队合作的成果。

 

王晓宇表示,远景内部有比较严格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2MW、3MW、4MW三个平台上不同产品的目标风速段和目标市场都会经过多轮讨论决定”,“定义清楚之后,中方团队和丹麦团队联合开发。丹麦的同事们经验更丰富,接触的面更广,因此我们会把更多的概念设计放在丹麦,和中国的市场需求、供应链、大部件之间做充分的迭代。”

一家中国风电领军企业的欧洲探索

 

Anders Rebsdorf表示,中丹两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但远景的丹麦和上海团队长期保持着充分的沟通和支持,这缩短了中国到欧洲的距离。“几年前欧洲开始讨论风机噪音的问题,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在中国已经产生了很多讨论,GIC可以准备好这些应急措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Rebsdorf表示,目前来说总部和GIC的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某一天丹麦可能会需要中国的帮助。

 

王晓宇透露,过去8、9年里,基本上每一个GIC的丹麦工程师都在中国常驻过,上海现在已成为核心开发骨干的年轻工程师,早期都在丹麦待过一年或一年半,他们的快速成长和整个GIC团队对他们的悉心培育密切相关。

 

中国风电公司的成长之路各自迥异,但大概所有公司都会认可技术、研发和创新对风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能在创业路上把这一点坚决贯彻的公司却不多。远景能源现今能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正得益于创业初期远渡重洋种下的这粒种子。未来,随着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远景这一决策的价值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