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发展,传感技术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工业自动化测量和检测、航天技术军事工程、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MEMS、激光技术、高科技材料等技术的进步,也让传感器的研发呈现多样化趋势。
日前,千余传感器“把脉”湖北武汉城市桥梁成为传感器领域热议话题。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1000多个传感器随时为30多座大桥“把脉”健康。据了解,传感器覆盖了武金堤立交、鹦鹉立交、鲁磨路立交、欢乐大道沙湖港桥、航空路立交、大东门立交等42座重点桥梁。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给桥梁安装各类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就像医院给病人戴上24小时监测仪一样,这些传感器和采集设备会实时将桥梁的结构状况、基础沉降、车辆监测抓拍等各种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存储至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实现对桥梁的全天候自动化监测。
除湖北武汉外,安徽合肥同样构建了城市桥梁安全监测系统。387个传感器助力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主跨和金寨路高架桥安全,实时监测桥梁的索力、应变、倾角、位移、挠度、加速度、结构温度等变化。收集的数据通过开发软件的分析,可随时掌握桥梁健康状况,并为桥梁维护、维修提供支撑,确保桥梁安全受控。据预测,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品实现产业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传感器产品应用到桥梁、轨道交通、隧道、水库大坝、古建筑物等基础设施领域。
目前,传感器产品已达到10大类、42小类、6000多个品种。在应用方面,无论是航空航天传感器,还是高铁、飞机、火车等交通设施,都蜕变为一个安装传感器的大平台。例如普通轿车所用传感器数量就超过100只/车,高级轿车所用传感器超过200只/车,按照“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的国家规划,新能源汽车将为传感器带来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传感器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国家交通事业的精确监测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与此同时,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水系监测、工业监测等与仪器仪表产业息息相关的支柱性领域,传感器同样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有的利用生物材料模拟人类皮肤,创新传感器的触觉;有的利用MEMS技术研发微型智能化传感器,从而有利于复杂系统的集成;有的利用高精度的激光技术创造激光雷达,从而利于系统实时感知周边障碍物与环境等等。
传感器技术创新在近年来进入突破高潮期,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如可穿戴新型传感器、人造毛发传感器、袜子湿度传感器、贴纸传感器、生物发光传感器、可贴士皮肤传感器、智能手表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等等以适应健康监测不断升级的技术,为传感器领域的最新突破提供了可能。
在传感器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今天,政府也开启了传感器领域额绿色发展通道。工信部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把智能传感器排在核心基础的第一位。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生物、气体、压力等智能传感器。并强调,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性能要显著提高。达到水平以内的压力传感器要实现商用,弱磁场分辨率达到1pT的磁传感器实现量产。
同时,传感器行业紧追国家经济新常态、“十三五”国家规划、健康强国、科技富国等重大战略要求,为传感器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如何研发出符合市场潮流和计划中要求的传感器、如何让传感器在同类仪器中脱颖而出成为研究人员的新课题。对仪器生产商及经销商来说,只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抓住大发展机遇,注重研发和市场需求,才能让传感器产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