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定在2017年初就要开业的亚马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终于正式开放了。在其开放首日,第一位顾客从进店到付款离开,用时总计不到一分钟。
早在2016年底,亚马逊就推出了“亚马逊尝试”超市,但因技术问题一直未向公众开放。经过将近一年的内测后,如今终于与消费者见面。分析人士认为,“亚马逊尝试”超市有望重塑消费者购物体验,从长远看其理念和技术对零售业乃至服务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巨头入场,无人零售时代真的来了吗?
流量和入口比卖东西更重要
“亚马逊尝试”超市位于亚马逊总部一层,占地约167平方米。这一无人超市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顾客将相关应用程序下载到智能手机上,扫描进入商店。传感器自动探测顾客从货架拿走商品或将商品放回货架的动作,顾客离开时,商家直接从其亚马逊账户扣款,并发送收据。
事实上,中国探索无人零售的脚步更快。不久前,社交媒体巨头腾讯与创业公司EasyGo合作,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快闪店,客户可购买以微信为主题的商品,而利用小程序技术,进店时间能控制在十秒内。
其实整个2017年,中国的无人便利店开了一茬又一茬儿。北京首家无人便利店EATBOX、京东集团X事业部推出的京东X无人超市以及缤果盒子等。
资本对无人零售的热度不减。号称已进驻全国29个城市的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于1月17日宣布刚完成8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据报道,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商长风创新近日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巨头和资本看好它的理由是什么?“投资无人零售主要是为占点位。”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人货架商家并不单指着卖货挣钱,还有其他变现渠道,“比如在二三线城市设几千个点位,就可用其精准投放广告”。
专注于智能无人零售系统研发的北京卓唯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任飞翔则认为,无人零售备受青睐的原因是趋势、流量和入口。“在经过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三次变革后,目前零售业正经历第四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他说,如果错过,等到“第五次革命”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这次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现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了,线下流量正成为入口争夺的新战场。零售是线下流量一个巨大的入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任飞翔说。
大规模普及为时尚早
然而,貌似炙手可热的无人零售,却已感到一阵寒意。作为无人零售的业态之一,无人货架在火爆后迎来了“倒闭潮”。
在肖毅看来,此前无人货架的大量倒闭主要是因为货损率高,“因为它(所处的环境)是开放的,(商品)很容易被拿走。”肖毅分析,相对而言,处在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的无人零售更合适,比如设置在办公区域、众创空间等场所的无人便利店。此外,能否及时补货对无人便利店也很重要。至于占地面积更大的无人超市,肖毅说,其技术和系统研发需耗费大量资金。
所以,在肖毅看来,无人零售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不管是什么零售,本质是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目前来看无人零售还做不到。”他说。
相比之下,投身这一领域的任飞翔坚定看好无人零售。他分析,无人货架的技术门槛低、无防盗损措施,商业模式没有经过验证,失败是正常的。“无人商店是无人零售最主要的形式,它对技术和运营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难突破。”任飞翔说,零售实现盈利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控制盗损率,不光是无人货架,很多大型超市也是因为盗损率较高导致利润低,“无人超市可以借鉴的是,用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盗损率”。
在任飞翔看来,无人零售只是一个概念,只要能减少人工、提高运营效率都是无人零售,也可叫智能零售。短期内完全无人的零售还不是一个大趋势,上货、补货需要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所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非常高,也没必要去解决。所以,短期内智能零售更容易普及,消费体验也更好。
虽然他也认为无人零售大规模普及还需解决技术规范标准等问题,但任飞翔强调,这是大势所趋,智能化、数字化也是一个大方向,无人零售是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场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