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
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站上80万亿台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是中国年度经济增速近七年首次反弹。
进入1月中下旬,全国多个省份开始公布各自“年报”。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23日,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黑龙江、江西、海南、新疆、宁夏、青海20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主要的经济数据。
从目前看,山东省以72678.18亿元的经济总量暂列第一,河南、四川分别以近4.5万亿和3.7万亿的经济总量暂位列第二、三位。宁夏和青海GDP总量较低,分别为3453.93亿元和2642.8亿元。
2017年,多地的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山东GDP总量首次跨过7万亿整数关口,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陕西、江西、广西携手跨过2万亿,新疆超过1万亿。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汤汇浩公开表示,GDP突破3万亿元,体现了上海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上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他也强调,上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比3万亿元这个表面数字更为重要。
经济增速方面,上述省份中,除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外,多数省份GDP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的6.9%。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京沪等直辖市位于东部发达地区,GDP基数较大,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因此,增速相对较慢。而中西部省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基数较小,且以制造业为主,经济增速会更快。
在已经公布经济数据的20个省份中,贵州的经济总量虽然较低,但却以10.2%的增速领跑全国,此前数年,贵州的经济增速都位居各省份前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贵州近些年在引进高新产业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大数据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对当地经济的提振作用明显。
对于东部经济增速慢、中西部较快的格局,曹和平认为,这种趋势未来还会持续,部分中西部省份有赶超机会。他称,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省份此前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产业,未来有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
徐洪才表示,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会拉动当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部分省份仍会保持较快地经济增长。
收入增长超GDP增速 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曹和平称,居民可支配收入类似于纯收入,更接近居民实际拿到手的收入状况。
在上述20个省份中,有10个省份公布了各自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从增速看,除上海、四川、广西、海南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各自经济增速外,其余6个省份的收入增速均高于当地GDP增速。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一些省份没有公布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但从各省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看,多地居民收入增速还是高于经济增速。如,福建省2017年GDP增长8.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8.9%;陕西省GDP增长8.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2%。
徐洪才称,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与2017年的就业形势较好有关,失业人数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曹和平认为,收入增速较高,说明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在提高,“企业只有有了利润,才会增加职工工资,说明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正在起作用。”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
分地域看,上海、北京两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分别为58988元和57230元,天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022元,山东、湖南、海南、河南、四川超过2万元,广西和贵州则分别为19905元和16704元。依此计算,上海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贵州的3.53倍。
曹和平称,中国城乡、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很明显,但已经出现缩小的趋势。对于城乡收入差距,他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担心,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会显著改善。而当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安置好进城农民工,完善就业、社保、教育等相关制度,让他们“进得来、住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