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工智能可谓是行业最为炙手可热的科技“明星”。
2017年11月16日至21日,高科技“盛宴” ——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主会场举办。在高交会现场,多家企业带来了他们研发的各类AI产品,比如资讯机器人、调咖啡做中餐的厨师机器人、弹琵琶的会客机器人和排爆机器人等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机器人。而光启更是把自己的展位打造成“未来实验室”,囊括了飞行包、动力滑翔伞和“旅行者”号等最新产品。
2017年11月22日,在 “第八期宝安桃花源创新论坛暨2017全球VR/AI产业升级院士论坛”在深圳宝安区恒丰海悦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众多科技产业界的大咖齐聚一堂,探讨VR/AI在多领域的应用,解决全球在迎来VR/AI产业爆发同时尚需解决的难题。
行业人士对此热情高涨,非常看好它未来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那么,对于AI这件事,国家和地方政府是怎么看待的呢?有无政策上的支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目前出台的政策,以及对这些政策的一些看法。
层出不穷的前沿科技产品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和产品也不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冒出。
前不久,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同时,还公布了首批四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名单。其中包括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布局的AI产业政策,也被当做中国AI发展的产业红利。
11月1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东湖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根据规划,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要在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国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产业竞争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到2020年,光谷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政策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强调了对“设立总部、第二总部和研发中心等企业的支持”,即三年内研发人员规模每增加100人,给予1000万元的企业发展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亿元。这跟武汉致力于发展互联网产业“第二总部”的定位相吻合。东湖高新区方面透露,目前东湖高新区已集聚100余家从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
11月14日,上海政府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带、人工智能特色小镇、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上海重点提到,着力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上海提出,将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数据资源。目前已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1.7万多条,有26万个数据项,年底前将启动建设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此前的10月18日,中关村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50家以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对相关产业带动规模超过五千亿元。
广州南沙在2017年5月发布消息称,将发起建立一个100亿元的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用5到10年时间打造一个3000亩的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政府的直接扶持预计达到近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截止到11月20日,在北上广和武汉发布的AI产业政策中,提出的2020年产业规划总产值,已经超过国家层面在2017年7月份提到的“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这一目标;在人工智能带动的产业规模规划上,单北京中关村规划的就是“超过5000亿”,达到国家规划总目标1万亿的二分之一。
这反映出各地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视。相关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人士表示,目前,数据、人才均是企业选择布局考虑的重点。
数据方面。 在硅谷工作多年的AI专家丁磊博士看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都将落地到具体行业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如果能够引导各行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让人工智能提高行业效率,必将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AI产业不可能依靠政府输血,政府可帮助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对接AI服务。”
事实上,中国的整个AI产业发展已经站上“快车道”。7月份的《经济学人》杂志撰文称,多重因素促使中国成为全球AI中心,其中包括多个行业希望创业公司和BAT的大举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利用AI完成数字化转型,拥有人才和数据优势。
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人才需求方面,专业性的人才十分短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与人才的供应相当不匹配。目前,国家以及人工智能学会在推动人才的建设,把人工智能做成国家的一级学科,希望几年内能在中国大学里面成立100个人工智能学院。中科院大学、西电都已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上,用人单位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应届生提供的岗位年薪达30~50万,但即便薪资如此之高,仍存在很大缺口,不少毕业生为走出校门就被企业提前收入麾下。
小结
除了在政策上的给予的鼓励和支持之外,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人才短缺是阶段性的,只要需求在这,不是泡沫炒起来的,我相信人才慢慢会培养起来。小编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古今中外都要解决的难题,不仅仅是学科设计的问题,也有其它问题。有专家认为,如果我们在培养模式上作一些改变,倒不担心未来中国会缺乏这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