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完成的《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长期以来,煤电发挥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是平衡电价的坚实基础。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6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16.5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9.4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57.3%;发电量达6.0万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量约3.9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5.5%。
清洁燃煤水平高
作为燃煤发电大国,中国长期致力于发电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发电装备技术方面,中国的超超临界常规煤粉发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冷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投产百万千瓦等级机组达到96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长至2016年的79.1%。2016年,火电烟尘排放量比峰值600万吨下降了9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峰值1350万吨下降了87%,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峰值1000万吨左右下降了85%;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2016年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
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中国燃煤电厂燃煤煤质复杂,燃煤平均发热量与挥发分偏低、硫分和灰分偏高,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浓度较高,且大多为环保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形成了全覆盖,治理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已累计完成5.7亿千瓦,占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60%。京津冀地区已经全面完成,东部地区也已基本完成,到2020年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以煤为主要转型
2016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煤,其中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69.9%、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2%。中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煤电在当前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平衡电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主导能源,实现煤炭转型发展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
绿色低碳是趋势
《报告》指出,绿色低碳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能效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水平将持续提高。预计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15年的12%提高至2030年的20%,燃煤发电机组供电煤耗由2015年的318克/千瓦时降至2020年310克/千瓦时以下。中国煤电将持续发挥基础性和灵活性电源作用,当前乃至二三十年内煤电仍是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尽管煤电清洁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常规污染物将保持在较低排放量水平并持续下降,但在节能减排方面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尤其是碳排放将成为燃煤发电重要的制约因素。
未来追求碳减排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近十多年治理持续推进,煤电的减排潜力已经很有限,非电工业和民用散煤成为进一步减排的主要领域。京津冀地区PM2.5主要来自工业和民用两个方面。“由于煤电行业污染物持续减排,非电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占比越来越大。”刘炳江指出。如此看来,清洁煤电的发将不为大气污染背锅。非电行业的减排及污染物治理是未来减排的重要领域。
煤电清洁发展的内涵就是要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减少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电大气污染、水污染,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废水的排放,推进清洁生产,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的措施和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2亿千瓦。煤电清洁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常规大气污染物已不是煤电发展的约束性因素,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