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核电“国之重器”地位显现 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

2017-08-22 15:370

作为核工业的一部分,核电的良好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和提升中国重型装备品牌在国外的影响力。

核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核电技术的引进,再到今天的输出,中国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作为世界核电大国,中国拥有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全球第一的同时,正在加快核电输出的步伐,力争进入核电强国的行列。

这些年,中国核电在国内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的作用;而近两年,中国核电技术更是着力在实现走出去与核电强国肩齐的目标。

2015年6月15日,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6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视频连线,同员工互动交流时说,你们自主研发制造质量优、有竞争力的核电机组,是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核电是“国之重器”的实际地位,已经显露出来。

从引进到输出

约在60年前,中国开始考虑将原子能应用到民用领域。“现在是原子能时代,原子能不论用于和平或者用于战争,都必须懂得才行。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1955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就发展原子能发表谈话时指出,“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工作,积极促进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5年后,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指出,“二机部(核工业部的前身)不能光是爆炸部,还要搞核电站。”此后,中国着手对国内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寻找厂址。1985年3月20日,中国自发研发设计的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并于1991年12月15日实现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内地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核电从此起步”。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英、法、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但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确实有些晚。为了迎头赶上,1978年12月4日,在中法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发展经济关系和合作的长期协定前,邓小平会见了法国外贸部部长一行,并在回答法国记者的问题时表示,中国已经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

这是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加快中国核电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这也是中国第一轮引进国外核电技术的标志,同时确立了以“引进+国产化”为主的核电路线。

上述两座从法国引进的核电设备,最后应用在中国第二座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一位退休高层后来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说,“通过引进来培养了中国人自主化经营和建设核电站的能力。”

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第二轮引进国外核电技术的年代,相继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三种二代技术堆型,并在法国堆型的基础上改进出两种堆型(二代加)。这样,11台建成和在建核电机组中,除秦山核电站一期30万千瓦机组为自主设计外,其余10台皆为引进技术。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已经建成和在建核电机组仍未形成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基于此,2004年,中央决定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年9月28日,中国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向全球发布。经过3年的招标、评标,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AP1000机组战胜法国阿海珐公司的EPR机组而中标。2006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以承担AP1000自主化的任务。

此后,中核集团、中广核、国家核电在引进的核电机组技术基础上进行国产化。经过多年努力,中核集团和中广核联手打造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家核电则在AP1000的基础上打造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其中,2015年,中国开工建设了4台华龙一号机组,而位于山东石岛湾的CAP1400示范工程项目也进行了开工的准备工作。

从1991年首座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至今,中国内地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多达36台,规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电机组规模位列第一,核能在中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

现在,中国正在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以中广核为例,该集团负责运营的核电机组,大部分是从法国引进的。但多年后的今天,中广核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该公司正在“从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营管理、新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促使中法核能合作向纵深迈进”,合作方式也从“师傅带徒弟”到了“共同设计和建造”的程度。

中法两国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法国向中国提供核电技术的传统方式。就像中广核董事长贺禹此前所说,中法有基础“加强国际核电市场合作,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核电项目联合体”。

华龙一号和CAP1400是中国核电出口的拳头产品。目前,华龙一号已经成功进军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等国家,CAP1400也正在争夺南非和土耳其等国家的核电市场。

中国还与“一带一路”诸多国家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称,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在这些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这一区域核技术应用发展可以达到美、日的水平,将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巨大市场。

核电“国之重器”地位显现 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

节能减排和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

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确定了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立足国内、创新驱动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向记者表示,核电无疑是中国实现“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的最佳选择。

核电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业界普遍认为,长远来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相对于火电发电方式,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

姜克隽向第一财经分析称,此前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了一个事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需要发展更多的清洁能源,以缓解目前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他认为,从现实方面来讲,作为最安全和最清洁能源,核电有利于地方政府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安全的供应。

“据测算,每建成4000万千瓦的核电,每年可替代标煤消耗1亿吨。每100万千瓦的核电对标煤的替代效应分别相当于200万千瓦水电、350万千瓦风电、470万千瓦光伏发电。”贺禹说。

核电在中国正在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2017年6月28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调研时说,核电是清洁能源,核电发展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他还说,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制定、结构调整和重塑要认真考虑核能的战略地位。

姜克隽也向第一财经表示,核电项目投资巨大,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是投资需求不足,应尽快把投资用于和环境改善相关的方面,而核电建设是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

核电项目的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作用是明显的。比如,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位于福建的福清核电站便是在2008年中国保增长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扩大内需4万亿计划后落地的特大型重点工程,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份落地的千亿大单。根据福建当地媒体报道,当地官方认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福清核电项目的开工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负责福清核电站运营管理的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则称,福清核电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福清核电站一共拥有6个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450亿千瓦时,年总产值将达到170亿元,至少可拉动当地GDP增长近4000亿,增加近3万人的就业,将对海西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2014年到广东阳江核电站采访时,当地政府官员做了如此介绍:2013年,阳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而带动阳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就是世界上最大在建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

同样,2013年,记者到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采访时获悉,红沿河核电站落户红沿河镇之后,该镇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显著提高,其中2012年人均收入达15991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2.2%。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带动了整个核电产业链2000多亿元投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近3万个工作岗位。

与国际核电巨头同台竞技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晓明此前说,在使用中国核电技术的个别国家,比如巴基斯坦,“项目现场很多巴方员工的四川话说得挺好”。

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不断“发力”,会说中国方言的外国面孔将会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核电企业和核电技术走出去的成果。

中核集团不久前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年5月17日,该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在京签署了关于阿根廷第四座和第五座核电站的总合同。

上述信息显示,根据双方约定,中阿双方将在2018年开工建设一台70万千瓦CANDU-6型重水堆核电机组,在2020年开工建设一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

至此,中核集团出口海外核电机组增加至8台。作为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该集团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其中,核电机组主要输向巴基斯坦。因此,此次华龙一号机组出口阿根廷,被业界认为是中国核工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与中广核联手打造的第三代核电机组,这两家集团称,其安全水平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电机组相当,而经济性更具优势,是中国核电出口的重要选择之一。

阿根廷曾先后与全球重要的核电技术供应商一一进行过商谈,并在2012年对外宣布:俄罗斯、法国、韩国、美国以及中国被其列为潜在的合作方。但最终胜出的是中国。“阿方对华龙一号充满信心,已准备好厂址。”根据中核集团信息,在上述总合同签署的前一天,2017年5月16日,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对中方人员说,“阿方对华龙一号充满信心,已准备好厂址。”

中核集团称,通过实施阿根廷核电项目合同,将带动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核电装备出口。“‘华龙一号’设备共计6万多台套,生产、配套、组装涉及上海、四川等28个省市、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了项目研制和建设。”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曾说,“每一台核电机组可直接带动的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出口价值,如果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以60年计,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产值。”

中国也参与投资了英国核电项目。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下称“EDF”)、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有关协议中的英国核电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HPC)、赛兹韦尔C(SZC)、布拉德维尔B三大项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中,欣克利角C项目总投资为180亿英镑,中方占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股权。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介绍,上述项目是中国在英国最大的单笔投资,也是在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投资金额和规模,更在于更高层次的合作。中国是核电大国,法国也是核电大国,英国是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三个能源大国、三个能源生产大国、三个能源消费大国进行合作,其世界意义不言而喻。这也表明了中国快速提升的核电国际地位。

中广核官方则表示,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并实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先进核电技术的窗口,这还意味着中国企业已具备了与国际核电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国之重器

核电出口并不容易。“我感受颇多。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好事多磨’,经过中、英、法三方十多年努力,在三国政府和三国领导人的关心下,这个项目最后‘终成正果’。”刘晓明就英国上述核电项目一揽子投资协议签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中核集团开始布局阿根廷市场最晚是从2010年开始的。该集团驻阿根廷项目部工作人员在拿下阿根廷订单后回忆说,七年间,阿根廷核电项目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经历了一届政府更迭,出访阿根廷26次,筹办参与了59场互访活动,签署了92份合作协议和会议纪要,累计出行了521345公里。“从北京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花了整整30小时,下飞机时双腿已肿。”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

核电出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核电企业人士,李玉东对核工业有深入的研究,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核电强国俄、法、韩等的强势竞争压力之下,如何发挥中国核电技术、装备等优势资源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走出去”的项目真正落地生根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可能更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市场耐心。

中核集团计划局原副总工程师温鸿钧则向记者表示,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在政府主导下,尽快走出“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低档次竞争模式,逐步走向“举国一致、集中统一”的高档次模式,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在2015年6月15日到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时,李克强总理指出了核电“走出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他当时指出,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这就要统一标准,“五个指头要攥成拳”,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他还指出,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核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基础、综合国家实力、国家安全与文化管理底蕴、战略威慑能力的体现。作为核工业的一部分,核电的良好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和提升中国重型装备品牌在国外的影响力。就像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一样,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