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煤改气”、“煤改电”固然有效,但对燃煤锅炉不可全面否定。结合中国国情,“煤改煤”才是高效治霾之路。
纵观当前,“煤改电”、“煤改电”虽然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各地市项目上马速度很快,但事实上,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去煤炭显然不能一蹴而就。
政府为推广“煤改电”政策,要补贴用电设备和居民用电,但从老百姓的使用反馈看,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问题集中表现在“煤改电”供暖效果不如燃煤效果好、使用成本太高百姓难以承担、百姓对政府补贴的时间和力度比较担心等。“煤改气”同样也不太乐观。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2016年,河北衡水在市区及周边337个村庄实施“煤改气”工程,涉及6万多户居民。衡水市级财政对每户居民接入燃气管道补贴2600元,对冬季用气予以每立方米1元的补贴,大部分居民一冬花费和以前燃煤差不太多。百姓取暖干净方便了,但成本很高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补贴资金,百姓同样对政府补贴时间长短担忧。
在笔者看来,“煤改煤”,即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治霾更科学更现实。这不仅更符合中国国情,即有比较性优势、有成熟技术支撑,也牵住了散煤治理的“牛鼻子”。
首先,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从煤炭本身入手治理污染才抓住症结所在。
煤炭燃烧给环境带来污染,但根子并不在煤炭,而在于燃烧技术不过关以及对燃烧过程的治理不力。从能源供应和经济性方面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比一味推行“煤改气”、大把花钱更现实。
煤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廉价。对于清洁煤成本问题,笔者认为,鉴于我国煤多气少的实际状况,煤炭经过种种净化技术后,总成本高于天然气价格的几率也极小。
煤炭清洁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煤炭提质加工技术;二是燃煤发电技术;三是煤炭深加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取得很大进步。在煤炭提质加工方面,原煤入选率由2000年的25.9%提高到2014年的62%,动力配煤、型煤、水煤浆技术得到推广,褐煤提质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在燃煤发电方面,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近十年发展较快,煤电机组平均煤耗降至318克/度,电站锅炉采用的除尘器效率平均为99.5%左右。全国煤电机组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亿千瓦、6.9亿千瓦,与2005年相比,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比例由12%提高到95%,脱硝机组总装机容量比例由零提高到82%。新一轮的电厂污染控制的技术改造正在进行,燃煤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减少。2014年6月,全国首台“近零排放”煤电机组—神华集团国华舟山发电公司4号35万千瓦国产超临界机组正式投产。监测显示,该机组试运行期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粉尘的平均排放浓度,不到燃气机组排放限值的一半。
在煤炭深加工方面,煤制油、煤制气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首批示范项目的建设,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积累了经验。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居民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好煤”即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煤炭、洁净型煤和洗选块煤等。
在燃煤工业锅炉方面,燃煤工业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燃烧效率低、热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是造成我国燃煤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燃料的燃烬率已达98%,接近燃气锅炉水平,比普通燃煤工业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系统热效率达到89%左右,比普通燃煤工业锅炉提高20多个百分点;由于采用尾部布袋除尘技术、高强度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目前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在辽宁、天津、山东、安徽等2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应用。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炭作为终端资源消费的利用效率,降低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污染。随着技术进步,因煤炭利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立足现实,用“好煤”代替散煤,是我国当前现实条件下,治理散煤燃烧污染,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最经济 、最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