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绿色智能电网:海上丝绸之路电力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

2017-05-03 15:320
       有“电”才有“商”

电商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绿色智能电网:海上丝绸之路电力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电力是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引擎与基础保障。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大陆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行,义乌依托实体市场优势,走上了线上线下电商与市场的融合发展之路。人们只需轻点鼠标,琳琅满目的义乌商品就能沿着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直达全球。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被重新定义。

拉上一根网线,再摆上一台电脑,一家网店就开张了。面积不大的“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青岩刘村拥有2800多家网店,将近30家快递公司,年成交额达20亿元。

电商电商,有“电”才有“商”。“电商之都”义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后,用电保障始终是如影随形般的强有力支撑。

为保障用电无忧,浙江义乌供电公司启动了多个淘宝村镇的10千伏电网升级工程,对线路进行入地化电缆改造及配变增容。同时,通过建立淘宝商户电子档案、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免费提供优化用电方案,把电子商务纳入优先保障用电的范畴。

“电和网络,是我们做电子商务的前提,缺一不可。”义乌陈章法麻糖厂负责人陈章法说道,“这几年麻糖在网上卖得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配套跟上了,停电少了,我们也就少了后顾之忧。”

如今,义乌是直通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前沿阵地,是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排头兵。目前,义乌已开通驶往中亚五国、西班牙马德里、伊朗德黑兰、俄罗斯、阿富汗等多条中欧班列、中亚国际班列。

在一列列开往远方的列车上,电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保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从电网规划、建设、服务等方面入手,为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提供强大动力。

在福建,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将实现南北大通道贯通,构建以特高压为支撑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海西坚强电网,福建电网智能化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浙江,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配电网,构建安全、智能的现代电网系统,实现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全接入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全消纳。

在上海,国家电网公司将逐步把上海电网建设成为“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一流坚强智能电网。

电网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为丝路沿线地区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绿色智能电网

海上丝路城市转型的关键

绿色智能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打造绿色智能电网,引领着“一带一路”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

古时的福建泉州港被称为“刺桐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涨海声中万国商”,人们曾这样形容泉州港的繁荣景象。明清以后,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这里逐渐衰落。

如今,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区,这里盛世再现,越来越多的泉州人重新搭上了这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便车。

泉州德化中昱陶瓷企业负责人危明理这几天又有几个集装箱的产品要发往欧洲,近两年他感觉自己的订单更多了。“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我们德化的陶瓷产业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危明理对未来很看好。

古代,德化的瓷器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东南亚、中东地区和欧洲。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从中国带回大批德化瓷器,并在《马可˙波罗旅行记》中盛赞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

如今,告别了传统窑炉的烟熏火燎,用上电窑炉的德化陶瓷发展更快了。

中昱陶瓷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由于欧美客户对产品的烧成质量有着严格的管控和要求,用电烧瓷成了首选。危明理介绍说,相比烧煤或薪柴,不仅烧制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减少了,而且电窑炉温度控制精准,成品率大幅提高,一个工人可以看管几条生产线,人力成本也大幅降低。

去年,危明理的工厂又采用了泉州供电公司开发的新型电窑炉发热元件,烧一立方米的陶瓷产品费用,从原来50多元降到30多元,节省电费近30%。“成本降低了,瓷器产量上去了,电可是帮助我们企业发展的东风啊!”危明理说。

现在,德化用电烧瓷的陶瓷企业有1250家,占所有陶瓷企业的七成以上,2016年陶瓷行业用电量7.08亿度。电力已经成为陶瓷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大规模电能替代的背后是国家电网公司对福建提供的清洁电力保障。截至2016年年底,福建发电装机5209.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54%;全年发电量2004.6亿度,清洁能源发电占61%,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大省”。

在“一带一路”的电力建设中,电力不仅要绿色,还要智能。国家电网公司在我国“一带一路”沿海省份建设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智能电网工程。

在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和工程成套能力,实现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国际引领。

在上海崇明岛,一个集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结合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已经初具雏形,未来将建成清洁能源为主、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能源岛”。

这些绿色智能电网的成功案例,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电力互联互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共建共享

点亮沿线国家新生活

推动国家间电网互联互通可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满足“一带一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发展的需求。

回溯海上丝路,自唐中后期,海路已逐步开始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一艘艘海船自泉州、广州、宁波三大港始,驶向古代东南亚、南亚乃至阿拉伯地区各重要大港,在茫茫洋面上绘出了古代中国与上述各地的政治、经贸与文化交流通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互联互通的大电网,将串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极大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街头,发电机的轰鸣声似乎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在这里每隔三四个小时就会停一个小时的电。即便是酷热难耐的高温天,很多当地居民也没法使用空调,电扇也只能用充电的。

在缅甸,电力短缺更为严重,一些乡村甚至连电线都没见过。不过最近,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这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位于缅甸中部的敏因村是过去一年中缅甸敏建市当达镇新通电的第五个村子。村子已经通电半年,村民们正在不断添置新的电器。55岁的吴博达是村里第三个买冰箱的,他利用新买的冰箱开起了一家小超市,在气温炎热的缅甸中部,冰箱里的冷饮很是畅销。

现在的敏因村,一到傍晚,村里就会亮起路灯。村民们可以围坐着看电视、孩子们可以在电灯下写作业,与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

敏因村的变化正是源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变化——一座装机容量9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站的投产使用。

在漫长的“一带一路”沿线,还有不少像缅甸的敏因村一样渴望通电的村庄。尤其是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电力发展潜力巨大。在印度,每人平均每天只有1.7度电,而阿富汗,则只有可怜的0.2度,甚至不够煮熟一锅饭。

对于这些落后地区用电的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一带一路”的构想下建设各国间互联互通的能源互联网。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地”工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超级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互联计划正在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以“一带一路”国家能源互联互通为突破,正在逐步展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以“一带一路”国家能源互联互通为突破,经过洲内跨国联网、跨洲联网和全球互联3个阶段,到2050年将建成由跨国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智能电网构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连接“一极一道”(北极和赤道附近地区)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将全球清洁能源发电输送到各类用户,保障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电力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只有实现电力的互联互通才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提供充足的能源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