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这一既定目标已经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那么“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该如何破解?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作为住建部“十三五”科技战略规划“智慧城市”编写组的成员,分享了他的研究和思考。
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徐振强:我国已将智慧城市列为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目标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是我国政府在城市领域实施的重大创新。
湖北武汉快速将理念与规划相结合,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引发了全国对智慧城市规划咨询创新的思考。此后,简政放权等与智慧城市开始相结合,北京海淀、宁夏银川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实施了智慧政务建设。
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特别是行业围绕数据开放共享的沉淀,地方省市探索成立大数据的专门行业管理机构,如广州和沈阳等。与大数据管理的行政性创新相对应,大数据市场化交易创新同期也在国内得到有效落地。
当前,北京市朝阳区的移动电子政务(全区各单位开发政务应用纳入政务应用商店,并安装APP,建设“智慧朝阳”)、房山区长阳镇推行“微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养老;重庆两江智慧总部基地,通过智慧应用集群(公众服务、产业云服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观、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安全),打造智慧新城;重庆永川率先用PPP模式创新支撑试点建设;贵阳将大数据云服务和智能终端等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核心战略之一,着力打造中国“数谷”;浙江嘉兴乌镇规划建设“互联网智慧小镇”。这些智慧应用和智慧战略正快速改变市民的生活与工作,为城市巨系统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基础。
问: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该如何破解?
徐振强:首先,理论研究不足是制约智慧城市实践的关键。智慧城市,因2012年国家试点而启动,但作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尚未形成学科方向,缺乏多学科集成创新支撑。基于管理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学科方向,事关智慧城市事业的可持续性。
其次,将产能驱动通过在园区尺度空间生态自组织,并提升为产城融合,是催生智慧城市新动能的关键路径。必须从产能驱动到产城协同,通过产城融合来构建新型经济引擎,形成智慧经济。扭转产能驱动的粗放思维,精准针对城市问题和服务城市决策治理,逐步实现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严谨程度,来提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的质量与权重。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城市开发和运营模式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城市关键的主体、要素和指标,以此来维持自我纠错、不断自主完善的持续性状态,包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全流程的政策、方法、方案和实施。空间生态的自组织是实现智慧城市的理想静态架构。协同经济是构建智慧城市动态运行的要素作用形式。
问:数字经济与智慧经济,是怎样的关系?智慧城市的经济效应如何发挥?
徐振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是推动信息化社会、智慧城市和数据经济的关键性动力。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和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埃森哲指出2020年数字经济将贡献中国3.5万亿元GDP。世界也正在进入“大数据经济”。世界银行测算,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智慧管理,城市发展红利将增加2.5到3倍。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美国、欧洲、日本,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累计投资规模在100万亿日元左右(约6万亿元人民币)。美国思略特公司(原博斯公司)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投资额将累计超过41万亿美元(约合254万亿元人民币)。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由2014年6545.7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2666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4.1%,最高的创收市场在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
当前的数字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粗放性,智慧城市建设应催生出智慧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优质形态。即信息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基”融合改造和建设,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和公共品,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群,扶持智慧经济与“三次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快速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
问:结合经济新常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自我革新?
徐振强:结合美国、欧盟和西班牙等国家地区智慧城市权威机构的测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尚未进入先进行列。智慧城市是兼顾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是服务目标与解决问题的协同体。总体上,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重视硬件投入,缺少市民沟通参与;建设模式相对单一,对经济成本和后期商业模式思考探索不足;将关联性不大的建设项目归为智慧城市,增加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质疑;工程建设和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关联得不够紧密,投资经济性思维不足;对于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和培育智慧产业的智慧顶层设计和实施部署力度不够;与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承和生态文明衔接互动不足;坚持信息安全、部门间信息孤岛局面改善水平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渠道、机制和水平有待提高;智慧城市行业协同创新的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智库体系,并且在公共角度思考、规划和提供智慧城市知识创新的能力较为薄弱。
综上考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如下方面的突破和自我革新。
一、坚持数据开放、注重信息安全和强化对社会数据的感知、集成与应用。目前,全球已有10多个国家拥有开放政府数据的门户网站。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爱沙尼亚、挪威、英国、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都设有开放政府数据部门。经验表明,开放和安防是有机互动的。因此,要通过发展智慧经济,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标准化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多元化设计园区智慧产业和生态圈建设。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激励跨界创新,催生新的现代服务业、创新传统产业服务链。
二、基于智慧应用,促进城市脆弱性机理认知与韧性建设。我国在“五化”协同推进中,特别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生态为突出表现的城市体系的常见脆弱性快速显现,有的脆弱性也通过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交叉技术等陆续被揭示。城市巨系统的脆弱性链条、斑块和覆盖面都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局部和系统性风险、空间功能和结构性不足、跨界脆弱性叠加耦合不确定性等,正在通过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灰霾和高房价等典型现象表现出来。当然,发达国家同样面临严峻的脆弱性问题,根据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美国361个城市的评测,美国40.2%的城市弹性处于差或极差的状态,其中较为知名的城市包括迈阿密、洛杉矶、亚历山大和奥兰多。
三、骨干企业在智慧城市事业中应强化担当。我国智慧城市产业涉及的企业主体,2016年产值占GDP约5.6%,同期房地产业比例为6%)。根据财富中国2016的统计,世界财富500强中美国占128个(总营业收入8.692万亿美元),总数和总收入均继续位列世界第一,其中从事智慧城市的骨干企业约14家(IBM、Intel、亚马逊等)基本都属于其中,2016年营业收入占美国世界财富500强12.1%(1.048万亿美元),硅谷、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城市/地区从事智慧城市的中小微企业总数数以千计。我国世界财富500强中涉及智慧城市业务的主要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等(合计3096万亿美元,约为美国智慧城市骨干企业收入的1/3,而利润仅为美国的1/9)。美国智慧城市代表性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集中布局技术研发和输出服务,并且将研究创新逐步扩展到智慧应用,如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电子商务和智能家居等。
四、智慧城市行业协同机制是实现信息技术、规划建设、行政管理、用户消费和融资运行等多元化集成创新的关键,促进协同经济的实现。国外智慧城市协同体系的雏形最早是1980年代在美国成立的智慧城市网络(Smart City Networks)。美国和日本于2010年前后,在政府和企业界全面掀起智慧城市联盟的布局,并带动了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智慧城市联盟。欧洲主要国家(德国、法国、丹麦、西班牙、英国等)也于同期(2012年起)成立智慧城市联盟(网络)。自2011年开始,我国就陆续出现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联盟,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各类联盟数量总数超过40个,以全国性和区域性(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的联盟为主,城市(区)层级的联盟有北京市海淀区、大连市、合肥市等,四川和上海有联盟直接聚焦社区层面。联盟建设模式与国外类似,有公共合营、公私合营和私营合营等,支持单位包括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教育部和行业协会等,超过一半的联盟为市场自发运作,无直接的支持单位。在联盟形式方面,有城市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其中协同创新中心,具有向综合实体培育的特征。相较而言,国外联盟从合作主体、商业模式、产业化协同水平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开展中外联盟机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智慧城市联盟体系,具有借鉴价值。
- CEE2020北京智慧城市展:把握行业动向,洞察市场趋势
0评论2019-11-27
- CEE2020北京智慧城市展:把握行业动向,洞察市场趋势
0评论2019-11-21
- 2020第19届北京国际智慧城市展扬帆再起航 荣耀新征程
0评论2019-10-16
- 探索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2019中国国际物联网与智慧中国高峰论坛暨智慧湾区城市群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0评论2019-08-06
- 路灯传感器搜集大数据 亚马逊云服务携手大学开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0评论2018-12-18
- 广义互联 Interact物联网平台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
0评论2018-12-12
- 大华股份解析智慧城市如何构成
0评论2018-12-07
- 解读大华HOC城市之心:以顶层规划和深化设计,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0评论2018-12-03
- AI赋能智慧城市 安企助力打造“云”端之城
0评论2018-11-29
- 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发布18项新品、新技术
0评论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