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佟继良
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
以吉林省为例,2015年,吉林省消费煤炭944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3%,比全国平均消费水平高8个百分点;长春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总量的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燃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偏高和散烧煤污染,是导致长春市冬季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亟待发展替代燃煤的清洁能源。
散烧煤是指燃煤小锅炉和民用生活取暖灶用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指出,我国每年分散式民用煤炭3亿多吨,占煤炭总用量不足10%,由于没有除尘、脱硫措施,烧1吨散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等量电煤的10倍以上。
截至2015年末,吉林省供暖总面积6.34亿平方米,除热电联产供暖外,区域锅炉房、小锅炉房供暖面积分别为3.23亿平方米和2018万平方米。部分区域锅炉房环保设施不完善、不能正常运行,加之排放不达标的工商业小锅炉和民用煤炉,散烧煤已成为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棘手”的难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县乡镇集中供暖、工商业小锅炉和城市周边居民燃煤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农村用能多样化,农民烧煤做饭取暖,能源利用效率不足20%,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和烟尘等污染物,雾霾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
治理雾霾不能“坐而论道”和“坐等靠风”,要以清洁能源替代散烧煤供暖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燃煤比重,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这也是国际上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
生物质能源、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属于低碳清洁能源,天然气属于可清洁燃烧的高碳化石能源。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推广煤改天然气,长春市也开展天然气供暖试点,供暖面积达到372万平方米。但从当前实践看,天然气供暖成本高(约比煤供热高一倍)、冬夏用气量峰谷差大、储气调峰能力弱,除北京外,在北方很难大面积推广。
吉林省累计推广电采暖62万千瓦,供暖面积1120万平方米,对于促进富余电力消纳具有积极意义。但电供暖锅炉房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特别是低压电网供电容量小,增容改造成本高,制约分户式电供热的推广。
吉林省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成型燃料供暖面积近千万平方米,供暖面积居国内首位。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采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为一汽动能公司改造6台80吨锅炉,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项目,被德国大众公司评为全球低碳示范项目。2015—2016年采供暖季累计用燃料6.5万吨,日均消耗燃料621吨,日消耗燃料峰值1100吨。一汽动能项目的实施,不仅显示了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企业锅炉供暖的成熟技术和燃料保障能力,对于我国生物质供热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因此,要尊重能源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满足北方百姓供暖、减少雾霾天气为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探索符合北方特点,即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电和天然气为辅的清洁能源供暖之路。
一,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清洁能源供暖。
随着农村燃煤比例逐年增加,北方地区大气重污染天气进入“城乡同霾”阶段,雾霾已经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治理雾霾必须“城乡并重”、“双管齐下”,仅治理“鸡蛋黄”(城市)、忽略治理“鸡蛋清”(农村),难以奏效。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同步治理,才能收到实效。否则,城镇化后农村大量使用煤,在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全社会都难以承受。
二,坚持科学的路径发展清洁能源供暖。
要立足北方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经济承受能力,实事求是选择适用的供暖技术路线。
一是解决农村能源必须立足农村资源。沼气、太阳能能量密度小,担不起北方供暖“大任”,唯有帮助农民将做饭取暖的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秸秆成型燃料用于炊事和取暖,是解决北方农村能源的必由之路。
二是合理布局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供暖。鼓励现有生物质直燃电厂改造为热电联产电厂。
三是“煤改天然气”供暖不能“一厢情愿”。根据吉林省供暖试点项目运行数据分析,从成本、供气和储气能力而言,五到十年内北方不具备大范围实施的条件。
四是因地制宜加快推广电供暖,促进风电等富余电力消纳。结合电网改革,特别是结合城市新区开发,规划建设可适应接入千家万户的分户式电供暖低压电网,避免重复增容改造电网,并可减少电锅炉集中供暖管网热损耗。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发展热泵供暖。
三,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吉林省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2015年可收集秸秆3500万吨,能源化利用不足10%。要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并为城市供暖提供清洁能源。秸秆就近转化为清洁能源,既满足农民炊事取暖,又解决秸秆禁烧和利用难题;既可为城市和县乡镇集中供暖提供清洁能源,也解决秸秆成型燃料销售出路,“一箭多雕”、“事半功倍”。
目前,秸秆成型发热量约3500大卡/公斤,2吨成型燃料可替代1吨标煤,其加工技术和锅炉供暖技术已经成熟。今年,吉林省舒兰市、蛟河市开展低碳能源示范乡镇试点,改造了卫生院、学校、办公楼、工商业和居民等30个供暖项目,供暖面积27万平米,供暖效果好,锅炉排放达标。
吉林省规划到2020年开发秸秆成型燃料300万吨,折合标煤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万吨,除满足30万户农户用能外,可供暖5000万米2,约占2015年全省供暖面积8%。
四,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供暖新机制。
治理雾霾是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治理雾霾不能打“运动战”,要打“持久战”。
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增强地方政府发展清洁供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启动碳减排交易试点,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广清洁能源供暖。
三是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强化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的措施,消除雾霾污染源,为发展清洁能源提供市场空间。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扶持清洁能源供暖的政策体系。生物质成型燃料供暖成本高于燃煤,但比天然气和电成本低,政府对可核查的终端环节给予补贴,即补贴燃煤小锅炉改造、按供暖面积补贴和农户炉具推广。
五是在禁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采用市场机制“倒逼”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采用生物质成型燃料。
六是鼓励清洁供暖技术创新。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锅炉和炉具燃烧技术创新,加强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