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环保执法过松过软深受诟病。此次提请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一年多来,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普遍建立。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介绍:“从2015年到今年8月份,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163件…,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超过42.5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7%和34%…”
报告显示,中国司法执法机关均加大力度,打击相关领域的违法犯罪。报告认为,新环保法的实施,强化了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上半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6.7%,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68.8%,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尽管新环保法的实施取得初步成效,但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退化的形式依然严峻。沈跃跃指出,从检查情况看,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部分地区环境质量与人民期待有较大差距,“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仍不合理,散煤燃烧、建筑扬尘和机动车污染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雾霾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严重。”
针对此次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不少常委会委员提出建议。委员王毅建议加强相关领域制度法律之间的协调,“环境保护涉及到整个产业、能源的转型,包括社会经济的转型。从过去先污染后治理转变到保护优先的战略,需要对各种各样的制度要有明确的优先次序和轻重缓急,需要新旧制度、法律之间的良好衔接。目前来看,我们大量出台新的制度方向是明确的,但目前存在比较多的破碎化,制度之间也缺少协调的过程。”
对于农村环境问题,莫文秀委员建议对症下药进行治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政策办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农村。比如水污染、垃圾处理问题,有的地方财政、人力投入了不少,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这说明了一种“药”不能治百“病”。所以,建议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