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衰退的爱立信 进击的华为

2016-10-15 11:020
   

       继大幅裁员之后,电信巨头爱立信再一次陷入业绩危机,衰退迹象有增无减。

根据爱立信发布的业绩预警,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可能严重低于预期,且看不到复苏迹象,随后爱立信股价暴跌20.90%,收于5.55美元。创出该公司9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38亿美元。

爱立信在声明中表示,第三季度营收将同比下滑14%至511亿瑞典克朗(约合58亿美元),创下10多年来的最大跌幅,而毛利率将从去年同期的34%萎缩至28%,创下自2011年来的最低值。这两项关键指标都不及分析师预期。爱立信还表示,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只有3亿瑞典克朗,较去年同期的51亿瑞典克朗下降93%。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爱立信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近25%。无论是从业绩还是股价,都传递着爱立信岌岌可危的讯息。同时,与业绩下滑相伴的是裁员以及削减开支。

就在今年10月4日,爱立信曾宣布计划在瑞典的生产、研发、销售部门裁撤3000个岗位,另外还将裁掉约900名咨询顾问。这一次裁员被爱立信定义为成本效益计划。

爱立信成本效益计划由来已久,在2014年爱立信就曾宣布过一项约11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2015年3月11日,作为11亿美元成本压缩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在瑞典裁员2200人。同样,在爱立信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也给出了有关削减支出和适应全新市场环境的行动计划报告。

按照爱立信官方的说法,此举是为了确保爱立信长期市场竞争力,以及在技术和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但是早在2013年,爱立信的业务就已经被华为反超,丢掉了五大通信设备商(爱立信、华为、思科、中兴、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榜首的位置,可以说爱立信的核心竞争力是呈现下滑的态势,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销售额跌幅的不断扩大。

爱立信销售额跌幅逐年扩大。爱立信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收入为541亿瑞典克朗(约63.2亿美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16亿瑞典克朗(约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6%。从业务层面来看,爱立信的网络设备收入为268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14%;全球服务收入为24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支持解决方案收入为2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7%。

裁员、削减成本、业绩下滑、对手挤压……一系列事件都在说明爱立信站在了一个迷茫、急需变革的十字路口,也难怪传出被思科收购的消息,爱立信CEO卫翰思前不久也突然下台。

与爱立信颓败相对的是死对头华为的步步紧逼。如果拿2015年全年的数据对比:

2015年全年华为净收入 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 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达2,323亿元人民币(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

2015年全年爱立信净收入 2469亿瑞典克朗(约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 137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23.4%。

很明显,华为在净收入以及增长比例,都已经超越了爱立信,爱立信安身立命的运营商业务,也已经不如华为那样迅猛。

当然,爱立信落后于华为的原因,并非全部来自于“吃老本”(爱立信是一家纯电信设备厂商),同时也是经济大环境使然。全球经济衰退,基础电信运营商增长缓慢,大多数国家已建成了最领先通讯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讯市场需求滞涨,而发展中国家占据市场份额不足,这里恰恰成为华为的主战场以及增长点。

如果说WCDMA时代,爱立信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那么,在数据时代(路由器,交换机和光传输、云服务等等),爱立信的地位就节节败退了。

与爱立信相比,华为的优势也日益凸显。爱立信在通信只有无线,而华为几乎布局了所有相关的产品线,设备、手机、处理器统统涉及,甚至可以说,客户需要的,华为都做,而爱立信多年深耕的高端市场,导致它只会在赚钱的地方下注,利润低的区域干脆就不做了,放弃印度市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如今,华为除了在爱立信的主场美国市场以外,几乎都已占据领先市场份额,在技术方面也有超越爱立信的势头。同时,华为在丹麦、新加坡、南非等地为运营商提供设备在实现了1Gbps的无线下载速率。

眼看被竞争对手超越,利润又如此低迷,爱立信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比如减少IP领域的研发投资,并通过启用全新的组织结构来提高效率。事实上,爱立信的业务也已经有所变化,几年前硬件占业务的大部分,如今爱立信66%的业务来自软件和服务。也就是说,爱立信接下来的主要竞争者是ICT的各个业者,而不是单纯的电信业务了。

但问题是,如今的爱立信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作为爱立信最大的竞争对手,任正非对行业的变革倒表现的很是坦然,“我们从来也没有想干翻思科,也没有想干翻苹果。前段时间传说思科收购爱立信,我高兴得不得了,如果还有人举着旗子在前面走,我就好跟着站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