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ADI公司似乎并不是很担心这点,该公司自动化与能源技术总监赵天挺坦言,“我们一定感受到互联网企业,包括AI企业的压力,这个是必须承认的。”但他也表示,过去几年ADI中国设计中心的人才流失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原因在于“在ADI的企业理念中,员工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我们需要给员工留一定的时间让他沉淀、积累,这样对他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好的,而不是每天都只忙于自己目前的项目,完全没有积累、没有沉淀。这样也许短期之内公司会得到比较好的回报,但是对于员工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长期培养,还是有问题的。”同时他特别指出,“ADI很尊重年轻工程师的想法,而不是论资排辈。年轻工程师的想法如果我们觉得可行,会资助他去实现、落地。这其实对年轻工程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不是像很多公司“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年轻的工程师,我们会有专门的计划帮助他的发展和成长,除了专门的经理之外,我们还会给他指定一些伙伴,让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氛围。而且ADI全球的资源是共享和互通的,我们也会找很多海外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帮助国内工程师成长。”
受访人从左至右:ADI院士陈宝兴,ADI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经理何捷,ADI模拟电路设计工程师秦文辉,ADI自动化与能源技术总监赵天挺
“对于人才,我们是抱持长期投入的信念,所以员工会很容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保证ADI对人才的粘性。”赵天挺如是说。
以上,赵天挺无疑是在讲述工程师文化对ADI以及科技型企业留住人才的意义。而对我来说,工程师文化意味着两点,一是以工程师为中心,二是以技术为导向,这两点也可以说紧密相关。
以工程师为中心
要证明ADI这种工程师文化的成功,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号称芯片奥斯卡的ISSCC 2019上,ADI中国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芯片企业且同时入选了3篇论文,其中一篇论文的作者是刚入职ADI两年的年轻工程师秦文辉,在接受与非网记者的采访时,秦文辉如此讲述自己加入ADI后的切身感受,“我刚入职的时候,公司会邀请很多很资深的工程师给所有新员工进行各个方向、各个研究领域的技术指导,拓宽我们的视野。公司也比较鼓励员工有自己的自由思想,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外,也会给员工充足的时间去自己学习、自我积累和总结。这样对自身才会有提升。”同时他强调,“我觉得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点,就是我们新员工有想法的话,可以有很多机会跟老员工相互讨论,然后去验证想法的可行性;我们ADI的院士陈宝兴也经常给我们做技术把关,如果可行的话,支持我们进行验证。对于新员工来说,这是很难得的。”
上面秦文辉提到的ADI院士陈宝兴则表示,“ADI有重视人才的基因,源于我们的创始人Ray Stata认为公司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创新。很多工程师进入ADI后会待很多年,ADI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我已经工作了21年没有换过其它公司。因为在这里我会感觉很有激情,一直有创新、一直有新的挑战。我想对于新员工来讲,ADI有很多的领先技术,会让这些年轻人站在很高的起点上,在这些领先技术的基础之上,更容易有新的发明创新。”此外,他也提到,“ADI多次拿到年度最佳雇主的荣誉,而这个“满意度”是针对所有员工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满意。公司把员工作为核心,特别是以员工的创新作为一个核心价值。员工满意了,才能有所创造。有了创新的产品,才能让客户满意。客户满意了以后,公司业绩提升员工会在经济上得利,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同样是在ADI工作多年的员工,但体验过不同公司的文化,现任ADI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经理的何捷补充,“ ADI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民主文化、平等文化”。我到这里确实体会到,我们的CEO最强调的“创新”—招最好的人,不挡他的道。我们公司在定个人目标计划的时候,这个“目标”不是你的经理告诉你的,是我们每个人定自己的目标。有一些特别有想法的人,他完全可以说:“我想做这件事情,我需要什么支持。”我作为一个经理,如果一个员工告诉我他想做什么事情,我会根据我的经验给他建议:你应该多在这个地方考虑一下,怎么把你的计划做的更有可操作性。在这里,ADI整个公司的文化是平等的交流,最终驱动“每个人自我驱动、自我实现”,让员工知道他自己想做什么,让他自己非常主动的去做。”
以技术为导向
除了为工程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和创新氛围,就像上面陈宝兴所说的,ADI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创新性是它对那些一心致力于芯片设计和开发的技术控工程师们最大的魅力。难得能一次与多位ADI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开发者进行交流,我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了解该公司都在对哪些技术方向和课题进行攻关。
赵天挺介绍,看应用领域的几大方向,其一,5G的部署。中国在这一块相对比较领先,中移动明年开始5G部署。在此领域,ADI有Radio Verse,为客户提供集成收发器技术,让客户无线电设计的想法能够很快产品化;其二,无人驾驶。ADI跟国内的百度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基于28nm先进工艺的雷达平台,以及激光技术,这些都是对于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的贡献;其三,电动车。当前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是全球最大,拥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ADI在这方面提供包括门驱技术,以及门驱技术和功率器件结合,提供更高价值的方案,此外在电池管理以及电源技术上,ADI 也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很多领域,ADI都有投资,跟我们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深度合作来推广技术、推动产品的上市。”赵天挺如是说。
同时在产品技术层面上,陈宝兴提到,ADI在先进工艺上持续投入,不仅有28nm先进工艺,在14nm、7nm上也有投入。同时“ADI的发展方向,不完全看工艺的定性。业内还有两个说法,即More than Moore和Beyond the Moore。More than Moore指新型材料、传感器等和芯片的融合。Beyond the Moore是指软硬件的融合,尤其是可配置的软硬件,来提升系统性能。现在的创新不仅取决于工艺,事实上More than Moore和Beyond the Moore也是ADI发展的大方向。”
对此,赵天挺补充,“数字芯片其实是工艺驱动,会往更小的工艺节点发展,因为数字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速度要越来越快。往先进节点演进,速度才能提升,功耗才能越来越低。但是“模拟”方面,像刚刚宝兴说的,包括More than Moore和Beyond the Moore,比如像我们的片上隔离器技术,这些不是往小的工艺方向走。还有电源、电压越来越高,以及一些集成的无缘电感、无缘电容等等,这些东西是另外一个方向,ADI在这一块的投资也很大。”
此外陈宝兴还提到一个趋势,即“功能更集中、更集成,因为很多客户都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过去的创新可能集中在单个器件的性能上,也就是器件级的,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方向是把系统集成化,加上软件,帮助客户简化开发。比如:5G可能在中国是用这种规范,在美国是另外一个规范。但是同样一颗芯片,客户希望在不同地域马上就可以用。我们解决了集成度的问题,把这个难的部分做了以后,我们的客户就不需要解决这些难题。ADI的目标,就是给客户最容易的、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校合作的意义
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路上,ADI也强调了与高校合作的重要性。
事实上ADI中国大学计划实施多年,提到发展至今与高校的合作模式,ADI中国大学计划经理高威介绍,“我们跟高校的合作,一方面关注教育,另一方面关注科研。关于教育,我们跟学校的合作,现在主要是在教育部倡导的“产学研”合作框架之下。包括建实验室,课程改革,还有一些培训。像今天我们就邀请了一些老师来参加ADI的技术大会,里面有做研发的老师,也有做教育的老师,让他们了解一下ADI目前在做的一些比较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发展趋势,这样他们回到学校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在产业内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将来会发生什么。此外,我们每年也会有一些实习生和人才库的项目会固定的招收一些高校学生来ADI实习,具体内容是来接触我们最前沿的真实案例,跟我们的员工一起去帮客户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做一些琐碎的事,这样一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技术实力,也为ADI自己的人才库输送有潜力的优秀工程师人选。”
ADI与高校合作的成果,在本次被ISSCC收录的文章中也有体现,其中一篇文章就是ADI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合作完成的。而陈宝兴强调,“我们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而是有实际的经济效益。我们已经在这些产品、技术领域,拥有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不仅是技术领先,也体现在这些技术已经应用到更广的范围,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赵天挺补充,“投资高校人才培养多年,我们也得到很多的回馈。每年“招聘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学生或研究生愿意加入ADI,因为他们通过这些大学计划的活动,对ADI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ADI的创新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一种认同感而愿意加入ADI,无疑也增加了这些员工的粘性。”
归结起来,BAT抢人将是未来常态,而传统芯片设计企业不断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保持技术创新性,为工程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对等的经济回报,可以帮助实现那些有志于技术开发的优秀工程师的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