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破解民企融资难,“有形之手”如何发力?

2018-12-13 13:470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近期受各方关注,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政府部门的“有形之手”如何发力?他们是怎样搭平台激发民企活力的?记者日前走进山东、广东、北京、浙江等多地了解情况。

各项措施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纾困基金。这些基金一般分债权和股权两类。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介绍,山东成立的纾困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其中债权基金主要化解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股权基金用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谈起基金对企业的帮助,深圳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电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政府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出手救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前这家公司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目前深圳市高新投已接手公司股东部分质押的股权,暂时缓解了质押风险。

得到纾困基金的支持后,一些企业也降低了股东的资金杠杆率,让企业经营更加稳健。比如,12月6日晚间,杭州的中威电子、华策影视、华铁科技分别发布公告称,日前与杭州国资相关公司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降低控股股东资金杠杆。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方政府直接成立或联合推动相关企业成立的纾困、发展基金总额已达数千亿元,支持了一些处于危难的民营企业。如,北京海淀成立了100亿元规模的优质科技企业发展基金、浙江成立了100亿元规模的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等。

 

除了直接“输血”,央行等部门还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帮助企业发债。比如,北京碧水源公司日前成功发行14亿元债券。这只债券最大特点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交通银行联合创设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2.5亿元,为这只债券加持信用,消除了投资者的顾虑。

“这次支持工具明显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各方信心,随着政府各项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融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将会得到改善。”碧水源财务总监阚巍说。

围绕资金做文章的“有形之手”不断发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而在资金直接帮扶之外,政府还围绕信用做文章,不断改善民企的融资环境,帮助银行对接民营企业,提升民企融资的可获得性。

比如,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浙江省小微企业云平台”,与银行通过大数据交换,提升民企贷款效率。浙商银行绍兴分行小企业部经理厉永刚说,5月份至今,分行通过该平台已接触了800多家企业,近150家通过审核放贷,放贷总额3.5亿元,“而前年整个分行新增客户也就400多家”。

实际上,浙江很早就开始探索政府搭台帮助企业融资。记者在台州采访发现,地方政府2014年便开始主动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企业重要公共信息一网查询。目前,该平台将市场监管、税务、水务、电力、海关、法院等15个部门81大类1100多个细项进行整合归集,实现全市59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覆盖。

“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把信息免费向银行开放,解决了企业自主提供信息失真、金融机构跨多部门获取信息难、部门信息共享难等难题,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企业成为‘透明人’。”人民银行台州支行行长肖宗富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靠外部融资支持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利润,无论从外界融资多少,现金流都会干。” 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杰说,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造血能力上。

“有形之手”不仅着眼于解民企的燃眉之急,而且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做文章,激活民企的内生活力。如,浙江日前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在创新、融资、用工、用地等10方面共出台31项举措,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推出25条具体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

随着政策不断落地,短期内,民营经济可以实现“增氧”“造血”“强体”,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长期看,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民营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使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