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东莞:工业企业数量40年增长超百倍

2018-11-12 15:130
      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工业经济呈跨越式发展,从农业县发展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巨变,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制造业名城。26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了名为《改革开放40年东莞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2017年,东莞有工业企业15.15万家,是1978年的117.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07家,是1978年的15.7倍。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6.97亿元,总量是2008年的2倍。

工业发展经历四大阶段

改革开放40年,东莞工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走向农村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打造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成长阶段,扩大发展规模、打造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腾飞阶段。现在,东莞正进入从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的转型阶段,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东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东莞工业发展史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1993年):1978年,中国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在虎门成立,标志着东莞外资经济的正式起步。1984年,东莞实施“向农村工业化进军”的发展战略,使外资快速进入东莞,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利用外资方式从“三来一补”发展到“三来一补”与“三资”并举。到1993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0.49亿美元。在外源型经济的带动下,东莞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78年的1290家增加到1993年的12449家,翻了三番多,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2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267.67亿元,翻了近六番。

成长阶段(1994-2000年):工业结构得以优化,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新兴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与外资企业的协作配套中逐步成长。支柱产业从前期的生活资料工业(属轻工业),到中期的能源工业,后期则是生产资料(属重工业)的转变,也直接证明了东莞工业的重工业化倾向。到2000年,东莞工业企业数增加到16975家,工业总产值达1519.79亿元,此时,东莞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到3.2%,工业比重达到52.5%,工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心。

腾飞阶段(2001-2008年):进入21世纪之后,东莞工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进入转型阶段,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逐渐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龙头的比较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954家,比2000年的1663家增长2.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1689.90亿元,比2000年增长5.5倍。

转型阶段(2009年至今):经历金融危机洗礼的东莞开始谋划产业突破,先后发布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21条”和“新21条”,指导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由市场调节的“无为而治”向“市场政府双管齐下”的转向。经过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设备更新、互联网渗透工业流程、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新热情,一些新的转型苗头正勾勒出东莞工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寻路的轨迹,现代制造体系基本形成。

智能手机成最具代表性行业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业已经成为东莞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目前全球知名的华为、OPPO、vivo等大牌手机均产自东莞。“品牌+代工+配套”的产业生态模式日趋成熟,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东莞的传统工业以食品加工、烟花炮竹、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主。40年来,东莞工业结构逐渐趋于重型化,并且逐步加快,基本符合工业化过程轻重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相吻合,为下一步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型工业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行业结构不断调整,东莞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在所有制结构上,也从以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为主,发展到201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所占的比重分别是0.8%、42.8%和52.0%。

其中,现代制造业发展迅猛,2017年,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75.4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5%;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92.23亿元,比重为39.0%;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598.47亿元,比重为18.0%。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比重不断加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