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谁来为新能源汽车买单?

2018-10-17 15:160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总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经逼近80万辆,是2012年的63.3倍;而且中国已经连续两年霸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榜的第一,且中国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随着前几年大量造车新势力的入场,现如今已到了量产车交付的时候:5月29日,小鹏汽车在广州总部举行仪式,交付百辆挂牌小鹏汽车;5月31日,蔚来汽车也向首批用户交付了10台车……虽然交付的量产车数量极为少,但是在这背后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领域产能过剩,信徒和赌徒的双重人格

 

国务院于2012年6月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文件中,明确写道: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但是,从随着大量造车新势力的入场,截止2017年6月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国务院发展规划的10倍,市场上产能过剩的新能源汽车又该由谁来买单?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危机?或许就要提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植,各类资本都把目光瞄向了国家政策。首先是,老牌造车企业根据国家政策随即宣布了几乎成“几何增长”的产能和销售数量,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比亚迪宣布2020年实现60万辆年产能、长安的香格里拉计划、北汽新能源2020年实现50万辆年产能等;其次各大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开始“挖金”,最早的一批例如蔚来、车和家、乐视进军汽车界,乐视集团已经被“贾大人”玩的朝不保夕,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造车新势力走上这条路。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收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养不起这么多“掘金者”。

其实除了造车新势力的插手之外,还有一批势力也在推动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许多资本帮目光放在整车制造上时,格力集团、五粮液集团、中信集团、汉能集团等资本通过各种投资的方式,不断的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就拿格力集团来说,2016年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等人投资的30亿元资金后,银隆新能源开启了快速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银隆新能源在兰州、天津、攀枝花、珠海等7地签下了投资规模高达8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而加上这些新规划的项目,银隆新能源在全国布局的产业园区高达11个。如果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旦遭遇重创,那其后果......

许多没有造车经验的投资主体纷纷杀入该市场后,在短期内快速形成了大量产能并为产能过剩埋下隐患。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产量的快速增长带动着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但是就拿动力电池这一方面来说,拒不完全测算,若是目前国内形成的电池产业全部释放,几乎会超过目前市场的7倍多,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说法,基本上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都达不到如此需求。这些疯狂入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本家们,究竟是赌徒还是信徒?

是什么让造车新势力不顾一起的堵上明天?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大力扶植最让人兴奋的便是——国家对于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政补贴。在政府的补贴中,除了中央的扶植以外,地方地府也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1:1的配套补贴,以一款市面上很常见的小型电动车为例,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得到6-10万元的补贴,使得自己整车制造基本上是零成本,乃至还有剩余,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不按市场需求的“骗补”是存在的;虽然随着国家重拳打击“骗补”事件,遏制住了“骗补者们”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但是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以后补贴的大量下滑乃至于没有补贴,此时的国内造车企业又该怎样面对合资和进口汽车的围追堵截?

其实这么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极低,尤其是国内普遍的插电混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制造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除了电池等几个大的核心零部件外,其他高技术壁垒根本不存在,不然怎么会看到如此多企业,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当然这些跨界企业成立的汽车整车制造公司基本上不具备研发、生产、造车的能力,其套路无非是千方百计的采取控股、合资建厂、切入供应链等投资手段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这背后不乏真有新能源汽车的信徒,例如贾跃亭,为了造车,亲手毁了自己的“乐视帝国”,但是除了这些信徒之外,绝大多数都是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扶植政策内,想要分一杯羹的“赌徒”。

其实,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与国家的政策“背道而驰”了,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能过剩,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当前遏制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是刻不容缓了。李想曾经有一句话,未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会超过五家。的确,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未来将如何面对合资品牌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或许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