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土环保企业中报季的来临,绵延了一年多的绿色风暴开始转化到各家企业的成绩单上。从多年前在研发投资方向下功夫的环保企业,再次等来了“风口”。
截至8月23日,据权威媒体不完全统计,A股超过百家环保企业发布半年度报告,预计整体产业链将持续锁定高景气周期,部分企业借势扩大业务范围,增收增利。营收榜单上表现抢眼的光大国际、启迪桑德、博世科等均公告了优质项目对业绩拉动的正向作用。过去两年,在环保政策频发的环境下,治理趋向、环保服务、PPP项目改革的细则逐步落地。推行过程中,环保各子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动,也进一步反映在各家财报中。
例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对环境监测设备整体产业链带来利好,相应地撬动了环境治理空间;《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细分市场;再如“光伏531新政”冲击了包括光伏组件、光伏装备制造和发电应用系统在内的产品市场,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一部分光伏翘楚的“春天”。
国内券商预测,上述利好政策带来2008—2016年的一轮牛市,接下来消费化将引导国内环保投资进入一个新时代,行业故事仍存在上升空间。“我认为2018年是牛市的起点,环境治理技术创新驱动是这一轮牛市的风口,而牛市的基础是环保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一位业界资深人士指出,国内环保行业正在向需求端转型,而需求方在环保服务路径的选择上话语权也将更大。业内普遍看好消费者认知度高的品牌或产品,以及在一些如新能源设备、海水淡化、VOCs治理有成长需求的治疗领域。也正基于此,搞研发投入的公司未来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2008—2016年间,本土环保企业一直在逐步提升研发投资。创新驱动对于收入的拉动不言而喻,高额的研发投入意味着长远回报。这项规律逐步在调整步伐中的环保企业上有所体现。根据国内机构的统计和分析,近年来环保百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有所大幅提升。
如何解释到现在还要接着投入研发?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因为不投就要从这个市场退出去了。”研发投资大多用于抵消盈利能力下行风险。监管政策导向助推本土企业将竞争模式从关系营销转向产品,国内龙头企业通过研发差异化、高质量、系统化的技术内核来为自己的创新驱动注入能量。虽然环保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期间,净利率并未随研发投资的增加而大幅上升,但即使研发投入具备较长的回报周期和很多不可控因素,投资人仍对研发投入更高的环保企业持乐观的态度。
这也是环保供给变革的一个侧面。2016-2017年,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落地,环保整体产业链的增长方式也从数量化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行业内企业开始多元布局,如通过加速并购重组、从新兴板块等方向上寻求更多机会。
“环保行业龙头的集中度和规模还在不断提升,当前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期,但在环保设备领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上述业界人士指出,杂终端服务价值和整合空间上,环保设备都将迎来更多机会。随着后续高质量发展辐射整体产业链,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随之而来的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迅速扩大对环保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