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北京市发改委就公布《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北京市内燃煤电厂关停时间表:2014年至2017年,四大燃煤电厂将陆续分阶段关停。
让我们回忆一下北京燃煤电厂的关停经历:2014年7月,大唐高井热电厂关停;2015年3月,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国华燃煤热电厂相继关停。三座燃煤电厂的关停,压减燃煤680万吨。
这次停机备用的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北京四大燃煤热电厂中的最后一座。华能北京热电厂原有5台燃煤机组,于1999年6月建成投产,总装机84.5万千瓦,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
“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后,每年可削减燃煤约17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1吨、氮氧化物约285吨、粉尘110吨。”华能北京热电厂总经理杜成章介绍说。
近年来,北京环境容量饱和,因燃煤等因素引起的空气污染造成了北京市民的“呼吸之痛”。为了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早在五年前,北京市政府便制定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开始大规模压减燃煤。按照这一路线图,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要比2012年减少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0%以上。
在最大用电负荷达2000万千瓦的首都北京,靠什么实现发电“无煤化”?我们来算一笔账:目前,北京市本地发电厂共27座,全部为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126.8万千瓦,占北京电力负荷的一半多一点。而北京承诺,未来不再新建大型电厂。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电力缺口用什么来弥补?
《行动计划》路线图给出了现实路径:“加快外受电力通道、变电设施、高压环网建设,增强外调电供应保障能力,到2017年,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电力占全市终端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40%左右。”70%、40%,这两个数字描绘了北京实现发电“无煤化”的可行性。目前,北京市外受电比例已接近70%,几大输电通道发挥了巨大作用。
未来,北京还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大外调电比例。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代表的输电通道是满足北京市供电需求的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在综合考虑北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为北京“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了7项外受电工程,其中3项为特高压下送工程,通过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方式将内蒙、冀北、山西等地区的清洁绿色电力送到北京。
一组数字最为直观:至“十三五”末,北京地区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将由目前的10个通道20回路增加到14通道30回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主力通道送电,受电能力增至“十二五”末的2.2倍,达到3700万千瓦,可满足北京“十三五”期间负荷增长需求。
一个清洁的北京不仅是一个发电“无煤化”的北京,也是一个终端用能“无煤化”的北京。“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完成1521个村67.4万户的“煤改电”工程。改造完成后将新增用电负荷约240万千瓦,相当于北京电网冬季日均负荷的五分之一。为此,北京市46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将于2017年、2018年供暖季前陆续投产,全面满足全市电采暖用电需求。改造后,北京“煤改电”总户数将达近80万户,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房山、大兴平原地区将实现“无煤化”。
告别燃煤发电的“北京样本”,是一个可向全国推广的样本。这一样本可被东中部大城市复制,通过“电从远方来”满足大城市的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