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龙智控”)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是行业领先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山龙智控立足于深圳,拥有规模化的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具备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可靠性实验室和高覆盖的客户服务网络,同时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服务队伍。公司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三大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电子设备、雕刻雕铣、金属加工、服装行业设备等领域。
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雨权(照片要换)
山龙智控依托多年的技术和行业积累,聚焦3C、纺织服装、数控三大细分市场,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解决方案的整套服务。在2018第四届中国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上,山龙智控凭借前沿的技术和最新的产品,成为本次展会亮点之一。展会期间,山龙智控总经理曾雨权接受了gongkong®的采访。
差异化竞争,持续深耕3C电子领域
凭借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领域的优势,山龙智控于2013年开始切入机器人领域,通过系统集成的应用来助推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起初我们是以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发家,两者在控制技术层面上与工业机器人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延伸到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与其他工业机器人厂家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们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曾雨权先生说道。山龙智控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产品研发,得益于一众科班出身的优质研发团队,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最后的品质管控,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据悉,山龙智控自成立之日起,便在3C电子和木工等细分领域不断深耕,通过对行业工艺研发创新的不懈追求,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了许多可靠的工业机器人设备以及完善的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
曾雨权先生表示,“此前,山龙智控在木工家具行业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多年的市场耕耘不但让我们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在3C电子领域同样适用。”在曾雨权先生的言辞中,gongkong®了解到,市场竞争的日新月异促使3C电子厂商在生产效率方面作出革新,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成为发展主流。这也意味着自动化设备厂商必须做出调整来面对客户的需求,研发出更多柔性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三项技术创新,成就优质螺丝机器人
此次参加展会,山龙智控向诸多业内人士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在线式视觉螺丝机及产线解决方案、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伺服驱动器等产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具有驱控一体化设计的在线式视觉螺丝机及产线解决方案。
在线式视觉螺丝机
据曾雨权先生介绍,山龙智控视觉螺丝机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驱控一体设计
该产品通过集成化设计,提高了设备的整体稳定性;数据共享方式则提高了设备的响应和性能。同时,该产品还具有末端震动抑制、惯量自识别等对机器人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另外还有丰富的接口,能够更加方便扩展。
二、锁付机构
锁付机构是螺丝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它是螺丝可靠吸取和锁付精度的保证。
三、螺丝机专用视觉
山龙视觉系统采用知名工业相机,搭配自主开发的螺丝专用视觉软件,智能识别mark点特征精准定位,只要在视野范围内的螺丝孔位,即可通过视觉自动识别并引导机器臂实现螺丝锁付。新增mark点数据库适应多品种,实现柔性化智能生产。
山龙智控视觉螺丝机适用于相机、家电、玩具、通讯设备、塑胶、导航仪等电子加工组装领域。目前,山龙智控视觉螺丝机已成功应用于TCL、创维等家电巨头以及大型汽车导航企业,并获得客户好评。
此外,在供应链方面,山龙智控和本土多个厂商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因此在采购原材料方面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其次,控制器、伺服、示教器等一些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生产,这些零部件的成本完全可控;最后,针对与合作伙伴一起生产的检测机等部分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力求完美,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品质严格把控,力争再创佳绩
众所周知,工业自动化行业对产品品质要求十分苛刻。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山龙智控所有产品在出厂前都将历经一番“老化测试”的考验,即在其老化测试中心内,让新出炉的产品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运行检测,最后将其送至客户手中。
正因如此,山龙指控近几年来的市场销售业绩节节攀升,曾雨权先生表示,“山龙智控近几年在业绩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刚成立公司的时候业绩不到1000万,2017年完成3000多万业绩,2018年的销售额预计能做到8000万到1个亿。”据了解,目前,山龙智控在木工行业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还将在3C电子、新能源等行业持续深耕,力争能够将木工行业的佳绩延续到其他细分领域当中。
对于未来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曾雨权先生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技术差距较大已是众人皆知,但鉴于本土机器人品牌的地理优势,对客户问题的服务响应速度要更胜外资品牌一筹。在新兴行业领域,国内外则同处一个起点,究竟谁能在当中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