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8月中旬,由于环境问题并响应行业市场需求,茂迪就关闭了其在苏州昆山的生产线,彼时,该公司表示未来将以徐州和马鞍山的工厂为主要生产基地。但是,调查发现,茂迪的“大陆版图”暗潮涌动。其位于徐州的新建生产基地存在延期风险,而位于马鞍山的生产基地因拖欠工程款问题,亦难独善其身。28日是第三度宣布新一波组织精简及人力调整计划。
茂迪表示,因调整计划无法一步到位,有一定的进程与步骤,才陆续有长晶切晶厂、昆山厂及外籍员工的异动。
经历半年的调整后,茂迪规划台湾厂区将锁定生产太阳能高效电池及模组产品,下游则持续发展太阳能系统,主攻利基产品,不再追求规模扩大,茂迪指出,因考量现有人力配置与产能规模落差过大,才会进一步精实组织架构。
茂迪表示,这次调整是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也是沉痛的决定,感谢全体员工对公司的贡献,过程将依据劳动相关法令规定办理,将以最大的诚意完成相关程序,也会全力协助员工媒合新工作。
茂迪表示,在完成精实管理、活化资产及去杠杆化等3大改革后,将有助明年大幅降低亏损,改善竞争能力,未来营运重心将由太阳能电池逐渐转为太阳能模组与系统,可望为公司带来长久及稳固的现金收益
茂迪的境遇似乎正是台湾光伏的一个缩影。
进入21世纪,随着欧洲市场的开放,全球光伏产品需求猛增,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开始涉足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一大批如茂迪、昱晶这样的台湾光伏制造企业,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光伏市场的翘楚。
10多年前,茂迪股价曾经暴涨到985元新台币,益通更是涨到1205元新台币天价,郭进财的昱晶也涨到416元新台币。彼时有人形容,“太阳能产业犹如印钞机般,吸引了大批企业争相投入。”
但是,在新一轮的产能转换中,不仅仅是茂迪,台湾的光伏企业整体笼罩在一片迷雾中,尚不见曙光。
自今年6月以来,受大陆地区光伏政策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波动剧烈,对外销十分依赖的台湾地区光伏制造业业绩急剧下滑,相继走上裁员甚至退出光伏行业的道路。
继茂迪宣布裁员后,太阳能多晶硅晶圆厂绿能也宣布因太阳能电池产业持续不景气,来自于下游厂商的订单减少,将进行裁员,预计将有200多位南科厂区员工被裁。据悉,绿能南科厂利用率仅为五成左右。
而台湾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商元晶太阳能也“不甘寂寞”,宣布为应对国际太阳能市场短期波动,提高竞争优势,将调整产品策略方向(生产利润较高的高效能PERC光伏电池及组件)并进行人员精减(裁员20%,约275人)。此外,深耕硅片制造多年的中美硅业或退出光伏的舞台。